经济合同订立过程中的风险及主要控制措施报告

2023-10-11 22:15

1. 经济合同

经济合同是指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各类经济组织、个人和其他经营者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内涵。合同。

延伸主要包括购销合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加工承包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供用电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租赁合同、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等经济合同。

经济合同是上述合同的一种。它是民事主体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凡是依法签订的经济合同都将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合同各方必须严格遵守。经济合同按性质分为:购销合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加工承包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仓储合同、财产租赁合同、借款合同、保险合同、供用电合同、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等。经营合同、补偿贸易合同。经济合同分为形式,包括条款合同和形式合同。

2。经济合同风险

经济合同风险有不同的定义。合同法中广义的经济合同风险将各种非正常损失定义为风险。包括合同一方或双方造成的损失和非合同损失。一方或双方造成的损失。合同法上狭义的风险仅指合同一方或者双方以外的原因造成或者带来的非正常损失。价格风险是合同风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价格风险是指当标的物发生损坏、灭失时,责任方是否仍应支付价款的风险。

3。经济合同订立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经济合同业务是指合同执行全过程所包含的业务内容。一般包括合同前期的策划、合同的初步调查、通过初步调查初步确定和准备合同标的、合同双方协商、双方协商等。到合同。合同文本谈判起草、合同当事人审核、合同正式签订、合同正常履行、异常情况下合同变更或转让、合同正常或非正常终止、全程争议解决合同业务的内容、合同归档与保管、合同执行评价等,可以概括为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后续管理等几个方面。本报告主要研究经济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包括:订立不真实的合同、未履行授权程序或允许外部当事人订立合同、交易对方资质不符合合同要求、合同遗漏和欺诈等风险。合同文本或者条款,可能导致单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合同未完全履行或者履行过程中控制不当,可能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受损,甚至可能导致诉讼失败;合同发生纠纷时处理不当,单位的声誉和形象可能会受到损害。

(1) 合同计划链接

合同策划是指合同签订前的思考、设计、策划阶段。主要风险是指在合同规划过程中无法有效实现单位战略目标和业务目标的风险。该环节主要风险包括:

1。合同在规划过程中的规划目标与单位的战略目标或业务目标不一致。

2。每份合约在内容、单位、技术指标、时间节点等方面的不协调

3。在规划过程中故意规避合同控制的相关规定。

合同计划是合同控制的起点。单位应建立一套合同管理和审批机制或办法,并采取以下控制措施来应对上述风险:

1。聘请外部专家或业务骨干,审查合同规划目标是否与单位经济目标和战略规划相一致。如果不一致,则进行调整或终止合同策划活动。

2。严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业务调整方案,防止计划外投资和成本支出过高,杜绝计划外支出。

3。严格制定并执行合同控制制度,坚决制止任何故意规避合同控制的行为。

(2)合同执行情况调查环节

合同调查是指在与对方签订合同前调查对方的合法资质、资信状况等相关信息的过程。目的是保证对方有履行合同的能力。该环节主要风险:

1。在审查对方订立合同的资格过程中,存在人为或非人为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原因是对方不具备我方要求的资格或者不具备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 。

2。对主体的履职能力、商业信誉给予过高或过低的评价。

3。合同签订时,对当事人履约能力和信用状况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持续关注对方的履约能力和信用状况。

本环节主要管控措施:

1.对被调查主体的身份证件、法人证书、资格证书、授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必要时可通过发证机构查询证书的真实性、合法性。

2。通过获取对方的财务报告、交易记录及相关信息,可以正确分析对方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偿付能力、经营是否可持续等,并建立对方一方的信用档案用于持续评估对方的财务风险和对方的信用变化,为我们调整相关措施提供保证。

3。对对方履约能力的评估还应加强对对方的现场考察,更加全面地了解对方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水平和能力,从而为合同履行提供保障。下一步的调整措施。

(3) 合同谈判

合同谈判是指前期调查和论证。经过研究初步确定拟签约方后,双方就合同条款内容进行反复协商,求同存异,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协议。 ,双方谈判的全过程。该环节主要风险:

1。单位派出的人员没有丰富的谈判经验,谈判团队中没有相关技术、法律、财务人员。导致在协商合同相关条款时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导致单位利益受损。

2。由于缺乏谈判经验或主客观原因,在涉及单位利益的关键部分、书面表述或合同条款细节方面作出不当让步而造成损失。

3。由于故意或无意向对方泄露本单位的谈判策略、价格或相关底线条款,导致本单位在条款谈判过程中无法占据有利地位。

本环节主要管控措施:

1。建立合同,充分发挥多元人才的团队智慧,降低风险。

2。重点关注合同的核心内容、条款和关键细节。

3。整个谈判过程要保持严格的保密纪律,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4) 合同文本的起草

合同文本起草是指单位与对方协商合同并达成初步结果后,根据协商判断,以书面形式表达双方当事人的条件或结果的阶段。该环节主要风险:

1。由于缺乏技术、法律、财务等相关支持,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合同条款不合理、写得不好、不完整、不清楚、不精确等情况,导致合同失败。演出过程中双方发生重大误会。

2。由于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行业政策了解不够,导致合同内容违反本政策。

3、故意或无意造成合同条款重大遗漏和舞弊行为,一经发现,可能引发诉讼或政策处罚,单位相关利益将受到损害。

4。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故意在合同中增加分割合同条款,故意规避相关政策或者单位制度约束。

本环节主要管控措施:

1。合同文本的起草,特别是重大合同、法律关系相对复杂、技术术语相对专业的合同的起草,必须有法律或技术部门的参与审查和起草。

2。严格审查合同要求是否与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相抵触。

3。严格审查单位合同文本,有条件的使用标准文本,建立多部门内部合同审查制度。

4。加强合同签订过程管控,强化集中管理和授权管控,严格控制任何可能分片规避相关政策法规的行为,杜绝此类越权行为的发生。

(5)合同审核链接

所谓合同审查是指双方通过上述步骤成功起草合同文本,双方进行总体审查的过程。该环节主要风险:

1。文本中可能存在损害双方利益的不当内容和条款。原因可能是合同评审人员的专业素质或者工作态度。

2。尽管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准确地提出适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

3。尽管审查人员提出了适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但合同起草人主观或客观上均未根据审查人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

本环节主要管控措施:

1。审查人员应对合同文本及其他相关内容进行审查,包括合法性、经济性等,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意见或建议。

2。合同起草人员将对审查意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审慎对待审查意见。同意审查意见的,应当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如果不同意,可以与审稿人协商解决问题。

(6)合同签订

合同签订是合同生效的最后阶段。经审核人员审核后,合同起草人起草合同,履行使用印章手续,双方正式签署合同并履行。该环节主要风险:

1。授权存在风险。合同可能未经授权且超越合同签署人的权限而签署。

2。未严格执行合同印章管理制度,违法在合同上加盖印章的。

3、合同虽然签订后即生效,但合同签订后被合同当事人篡改。

本环节主要管控措施:

1。加强授权管理,严禁未经授权、越权签订合同。

2。加强印章管理,严格执行印章管理程序。

3。通过加固、覆盖等多种方式防止合约篡改。

对于合同履行、合同后续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加强合同风险点及控制措施研究,有利于维护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保证合同管理规范化,防范相关业务风险,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效果。

摘要:经济合同在合同成立、合同决策、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以及合同后续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更好地发现经济合同在上述方面的风险点并进行风险分析有针对性的控制对于保证单位经济业务正常进行、规避相关风险、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经济合同、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希兰,陈淑香。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法博会2019(02):89+92-93.

[2]孙烈然.国有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9(05):73.